求职陷阱与应对策略
作者:就业指导服务中心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5-13 10:38         点击数:10580

求职陷阱


1.收取相关费用

求职面试后,招工者以服装费、体检费、培训费、保险费、押金、手续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。应聘者交费后,招工者要么迅速脱身,要么找借口不给安排工作,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。

2.只“试用”不聘用

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,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。等试用期结束,便以各种理由不通过试用或解聘。有些单位,在实习试用期间,不仅不支付任何薪资,甚至要求交培训费。

3.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

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,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信息,往往会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吸引求职者前来,从而获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。

4.受骗进入传销组织

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,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,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。有的同学在高回扣的诱饵下,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、朋友、亲人。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,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。


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


层层过滤,确保就业信息的无误

1.要通过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,如学校、当地教育、人事等政府部门举办的招聘会、发布的招聘信息。

2.通过求职网上获取的招聘信息,要注意甄别真假,投递简历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,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核实。企业资质也可通过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。

面试过程中,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

1.当前往面试的第一天或职前训练的前几天,要留意该单位是否继续隐瞒工作性质及业务性质。

2.面试地点偏僻、隐密或是转换面试地点的状况,或是要求夜间面试者,皆应加倍小心。面谈地点不宜太隐密,过于隐密地点不要去。

3.进行面试的过程中,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您交保证金或其它培训费用(如报名费、训练费、材料费等)时,一定要慎重,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。

4.面试前后随时与学校辅导员、同学、家长保持联系,并告知面试场所地址及电话号码。要求提供亲友名单,身份证号码(复印件)均可能有诈财之患,要注意避免!

5.对过分强调“形象与容貌”、提供“薪金过高”(如月薪数万)的求职信息,一定要格外小心。

6.看到一些编辑粗糙,内容不完整的招聘信息,不要盲目参加应聘,更不要随意发放自己的简历。

求职需谨慎,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

1.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招聘单位录用员工应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,不是产品推销协议。毕业生要提高警惕,不要去签订以推广、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,更不要盲目签字,随意交钱。一旦上当受骗,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,寻求法律保护。

2.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,应就协议中的条款内容与单位进行充分沟通,明确之后再填写清楚。

3.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均可向所在学院毕业班辅导员、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反映。

       求职大潮风起浪涌,既蕴含着无数机遇,又隐藏着险滩暗礁,毕业生只有牢牢记好求职安全带,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,才能够做到一帆风顺。


更多新闻公告